北京市少年宫生态研学活动:科技与生命的奇妙邂逅

作者:乡村振兴学院 时间:2025-07-24 点击数:

7月22日至23日,北京市少年宫组织70名4-6年级学生,分两批走进北京农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开启了一场融合科技与生命教育的生态研学之旅。在6名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先后探索了智慧农业设施、农业黑科技实验室、导盲犬基地和古树中心,在行走的课堂中播撒科技种子,感悟生命意义。

智慧农业温室——看“输液管”里长出的科技果实

北京农学院智慧农业温室内,姚爱敏老师正细致讲解水肥一体化管道的工作原理:“这些管道就像输液管一样,能精准地把养分送到番茄树的根须。”孩子们一边听,一边观察着周围的智能设施,传感器实时播报的温湿度数据,让他们对“智慧种植”有了直观的认识,纷纷在研学手册上记录下这新奇的见闻。

709C9

农业黑科技实验室:体验智能农具的独特魅力

离开温室,孩子们来到了“农业黑科技实验室”。樊正强老师早已准备好4台“田间机器人”,等待着孩子们前来操作。“过去种田靠天,现在靠算力。”樊老师的话让孩子们充满好奇。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动手体验了育苗、施肥、除草、采摘、分拣等各类机器人的操作。这些融合了人工智能的现代农业工具,展现出强大的功能,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现代农业正朝着“智能化、少人化、无人化”迈进,从“实验室”走向田间的智能农具,正悄悄改变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

4213D

导盲犬基地:聆听“萌宠”到“光明使者”的成长故事

午后的阳光洒在草坪上,大巴车稳稳停在北京市导盲犬基地门口。孩子们依次参观犬舍、护理室和家庭模拟房,聆听张澳凯、杨雷等老师讲述“萌宠”的成长史。待训犬从寄养家庭毕业后,要通过基础服从、障碍规避等 12 个模块训练,考核合格才能成为“光明使者”。孩子们观摩了导盲犬引导盲人过障碍、上下台阶等演示,更戴上眼罩亲身体验,深刻感受导盲犬对视障人士的重要性。当了解到这些“萌宠”背后的训练艰辛,孩子们对“责任与爱”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5C250

4A1B5

古树名木研究中心:破译树木年轮里的生态密码

从温暖的陪伴中走出,孩子们跟着袁方老师来到国家林业草原古树健康与古树文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古树名木的资源情况到年轮的奥秘,袁老师的讲解层层深入。在实验室里,孩子们分组观察年轮样本,用专业仪器诊断古树空腔;室外,他们学习使用树木生长锥钻取木芯样本,通过实践明白了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意义,纷纷提出自己的保护设想,将生态保护的意识悄然植入心间。

4D77F

4461A

北京市少年宫自然教育部副部长明冠华表示,这两天的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智慧田园播撒科技种子,在导盲犬身上触摸爱与责任,于参天古树下读懂生命年轮,将劳动教育、科技教育与生命教育融为一体,让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的理念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史各庄街道北农路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