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晚上,随着第三架返疆航班划破夜色,新疆喀什地区教育系统在京冀两地开展的“祖国情·中华行”研学活动圆满收官。8天7夜,120名维吾尔、汉、塔吉克、柯尔克孜等各族初中三年级学生循着共和国足迹,把4000公里“空中课堂”变成“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9月16日,营员们背起北京农学院特制的“红色研学包”从喀什启程。书本上的“960万平方公里”,今天变成脚下望不到边的跑道和高速公路。
17日上午,雄壮的国歌在北京农学院图书馆报告厅奏响,研学营正式开营。研学活动总指挥艾尼瓦尔·再依丁和北京农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副院长刘林场分别致辞。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秀英以《纪念抗战胜利坚定民族信念》拉开“大思政第一课”序幕。随后,同学们走进中国航空博物馆,触摸“子爵”号、“三叉戟”机等功勋机舱壁弹痕,聆听共和国腾飞的轰鸣。在居庸关长城“多元一体”的实景课堂,带队导师现场教学:“这些砖石里有汉族工匠的汗水,也有维吾尔、蒙古、回各族人民的智慧,城砖里始终滚烫着民族团结的温度。”同学们在垛口间跳起民族舞蹈,引来游客阵阵掌声。


18日上午,北京市第一〇一中学未来科学城学校绿茵场上哨声响起,“天山队”与“未来队”足球友谊赛在《爱我中华》歌声中开球。下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56个民族服饰墙”前,孩子们用维吾尔语、汉语齐声喊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夜色中的鸟巢、水立方与孩子们的手机灯光也交织成“一起向未来”的蓝色海洋。

19日凌晨4点,天安门广场秋风猎猎,营员们高举国旗见证日出东方国旗升起。营员们走进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在“脱贫攻坚”展区喀什新旧对比照片前驻足沉思,“原来家里的富民安居房,是全国一盘棋的力量”,一名研学的营员感慨的说。

20日午后,正定高平地道战遗址600米狭窄地道,孩子们猫腰前行体验人民战争智慧。夜幕下的正定南城墙上,他们把写给未来自己的信投入“时光邮筒”,相约三年后启封青春梦想。
21日,营员们在瞻仰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河北省博物馆后,来到西柏坡五大书记旧居,在简陋的“一部电话、两幅地图、三张桌子”前,同学们齐声诵读毛主席“两个务必”语录;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维吾尔语与汉语交织的誓言穿透窗棂,回荡在柏坡岭间。

22日,千年赵州桥畔举行闭营仪式。视频中闪回8天7夜精彩瞬间,孩子们自发跳起民族舞、唱起《我和我的祖国》。学生代表用流利普通话宣告:“我要把长城的雄伟、西柏坡的精神带回喀什,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越抱越紧!”
北京农学院乡村振兴学院介绍,该研学营已升级为“行走的思政金课”,下一步继续将开发新的研学路线,持续为西部青少年打造“读懂中国、爱上中国、奉献中国”的立体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