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初中学生学农教育项目落地北农

作者: 时间:2018-01-16 点击数:

学农教育从基础教育抓起

2018年,北京农学院的学农教育将正式启动,将承担北京市石景山区各中学2000余名初中学生学农教育任务,单独批次学农学习时长为一周。

1、

什么是初中学生学农教育

学农教育是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推进《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北京市教委根据《北京市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要求,推出的一种新形式的初中生素质教育活动。希望初中学生在为期一周的学农教育活动中,了解农业生产和农业知识,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生活技能,学会独立生活,培养热爱劳动的品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2、

学农教育都学什么

北京市自2015年开始开展学农教育以来,已经批准了3个资源校,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中国农机站北京试验站、北京农学院。三所学校均以大农业为基础进行学农课程的开发,但方向和特点各有不同。我校的学农教育以科学、文化、社会为特色,努力将学校的各类教学资源整合进学农教育当中, 达到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又实现科学普及的目的。

北京农学院初中学生学农教育课程按一年四季农时变化安排。课程体系包含三个平台:基础课程平台、时令课程平台、科普讲座平台。其中,基础课程平台包含七个模块:认知、技能、实验、文化、农艺、科学、生活;时令课程平台分为四个季节性模块:春耕(春课)、夏耘(夏课)、秋收(秋课)、冬藏(冬课);科普讲座平台主要是以专题和报告的形式开展农业科普教育。

在基础课程平台,我们要教会学生显微镜观察,认识常见的细菌;学会传统的手工编织技术;知道如何检验农残,学会插花;明白如何提取DNA,还要学会如何让种子发芽。

在时令课程平台,学生在春天要播种,要识虫,要认花,还要做标本;在夏天,要识别观赏树木,还要制作树叶画;秋天,学生要体会秋收的喜悦,还要识别转基因作物;冬天,学生既要学会制作能吃的辣白菜,还要学会秋植球根花卉的促成栽培,好在春节,为家里准备一盆风信子和郁金香。

科普讲座平台,主要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和都市农业。利用生动活泼的科普讲座,让学生们了解农业的发展史、会算24节气,知道生物的微妙,掌握如何确保食品安全的知识。

3、

学农教育有什么收益

对于学生而言,一周的学习,一生的收获。初中学生们不仅要学习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体会动手创造的乐趣,增加独立生活和自主管理的能力,培养互助、友爱、感恩的精神。而且,通过了解农业知识、体验农耕文化,知道农业科技的发展,实现到学农、爱农、服务农业的目的。

对于学校而言,提升了社会的影响力,拓展了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近几年来,学农教育在北京如火如荼的展开,引了社会、学校、家长的充分重视。《中国青年报》专门进行了报道“学农教育的育人模式值得全国推广”,《中国教育报》也专门撰文说“学农活动是精彩的生活教育”,其余主流媒体的报道更是不计其数,学农教育基地所在的资源校也因此声名显赫。成功的学农教育体验,让学生和家长对资源校印象深刻,有利于学校以后的招生和就业。                                           

4、

我校做了哪些准备

⑴成立了领导组织机构

为了实施学农教育项目,我校已经形成了继续教育学院牵头,城乡发展学院负责组织实施,后勤基建处负责服务支援,各部门配合的领导组织机构。

⑵建立了专门的学农教育标识

为了提升学校学农教育的影响力,吸引初中生的兴趣,我校的学农教育团队专门设计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学农教育标识,定名为“北农耕读”,“耕读”取“晴耕雨读”之意。标识的内部主体,表达了学生在学习农耕文化,标识外部的放大镜,则表达了现代科技的含义。

⑶组建了学农教育团队

由于初中生学农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全不同于大学教育,继续教育学院和城乡发展学院专门组建了学农教育团队,现共计10余名教师。

⑷准备了丰富的课程

经过学农教育团队的精心准备,现在已经构建3个平台、14个模块、65门课程(报告)供初中生选择。

⑸开辟了专门的场地

在学农教育期间,初中生的吃、住、教、行均在我校,为了保障学农教育在初期顺利运行,学校已经腾出了部分宿舍楼、饮食场地、实验室和实验基地。


90B9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史各庄街道北农路7号